在創(chuàng)新藥世界,停下來并不意味著失敗,而是一種智慧。
在這個九死一生的領域,有時候,放慢腳步、審視進程,比一味堅持更加明智。因為停下來不意味著失敗,相反只有及時止損,繼續(xù)找尋新方向,才能找到“一生”的機會。
海外藥企顯然深諳此道。過去兩年來,它們不斷瘦身,終止藥物研發(fā)、削減管線,將資源投入到更有希望的項目上。這種決策,并非認輸,而是對未來的負責。
回到國內來說,過去很長時間里,國內藥企背負著投資者沉重的期望,這也使得及時止損,于它們而言,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。
但是,經(jīng)歷過資本寒冬拷打以及賽道內卷沖擊后,不少藥企已經(jīng)學會,當競爭格局出現(xiàn)變化后,要及時止損,而不是硬著頭皮往前沖。
然而,也有一些企業(yè)未能及時做出靈活調整。比如,過去幾年全力押注新冠藥物的舒泰神,未能及時認清形勢,直到交了3.8億元的學費,止損的決定才姍姍來遲。
學會及時止損,或許比持續(xù)前行更需要勇氣。
/ 01 /
姍姍來遲的終止公告
當新冠疫情肆虐已成往事,舒泰神的一則公告,又引起了市場關于新冠藥物研發(fā)的討論。
3月25日,舒泰神發(fā)布公告,宣布基于當前新冠疫情形勢,決定終止BDB-001注射液、STSA-1002注射液、STSA-1005注射液、STSA-1002和STSA-1005聯(lián)合用藥項目在COVID-19適應癥方向的研究工作。
截至目前,舒泰神上述項目在 COVID-19適應癥方向研發(fā)投入共計3.83億元。
盡管這些研發(fā)投入全部為費用化,并計入相應會計期間損益,不會對舒泰神近期業(yè)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。但這也意味著,4年時間、3.83億元打了水漂。
在外界眼中,舒泰神對于新冠藥物的研發(fā)過于迷戀。
公司曾在2020年至2022年三度啟動定向增發(fā),希望募集資金來推進新冠項目的研發(fā)。前兩次定增均告失敗,今年1月份,第三次定增也宣告終止。
雖然三次定增募投側重不同,但新冠藥無疑最受關注,也是舒泰神定增不斷啟動的催化劑之一。
三份定增方案的總募資金額上下浮動較大,從10.8億元(7億元用于產業(yè)園建設)到3億元,再到5.8億元,關于新冠藥物研發(fā)的募投比例也2%到7%再到34%。顯然,舒泰神對于新冠藥研發(fā)的迷戀程度在逐漸增加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最后一份方案的提出是在2022年12月份,涉及新冠藥物臨床投入部分金額膨脹約9倍,擬使用募投資金從之前的2200萬元提高至1.99億元,但這并不是舒泰神研發(fā)進度最快的新冠藥項目BDB-001注射液,而是2022年月份,剛剛獲批臨床的STSA-1002和STSA-1005聯(lián)合用藥。
在舒泰神看來,STSA-1002和STSA-1005單藥的非臨床研究比較充分,且已完成的單藥I期臨床研究顯示安全性良好,這為兩藥聯(lián)合治療重型、危重癥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(jù)。
也正因此,即使在當時進口、國產新冠口服藥已經(jīng)問世的背景下,舒泰神依然決定繼續(xù)加大抗體類新冠藥物研發(fā)的投入。雖然抗體類藥物效果可能不會差,但成本過高容易導致競爭處于劣勢地位。
這是一場勝面不大的?豪賭。在全球新冠研發(fā)競賽中,燒了大量研發(fā)資金卻沒有成果產出,會是大部分參與藥企的既定宿命。
舒泰神也沒有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。這份姍姍而來的終止公告,更像是對過去的一次黯然告別。
/ 02 /
敏銳還是投機
抓住新冠風口是敏銳還是投機,一直以來,外界的認可和質疑也相伴而行。
有看好新冠疫苗長期利好的聲音,也有質疑舒泰神投機的聲音:如此押注新冠藥物,是否分散了過多的精力,而忽略了公司的長遠發(fā)展?
在市場眼中,舒泰神的新冠藥物研發(fā)策略太過激進。新冠疫情后期,這一賽道早已擁擠不堪,大小藥企參與其中,口服藥更是相繼問世,后來者誰能走到終點,并不確定。
而舒泰神,同時開了5項臨床。
在長達4年的研發(fā)時間里,對于市場、監(jiān)管的變化,舒泰神未必沒有感知。畢竟,其對于新冠藥物的押注,在三次定增方案的募投計劃中也顯現(xiàn)出變化。
進度最快的BDB-001,早已陷入止步不前的窘境。因此,在定增方案中,舒泰神的新冠藥物押注對象從BDB-001變?yōu)榱薙TSA-1002和STSA-1005。
BDB-001曾是舒泰神作為第一批次選手進入新冠藥物競賽的“門票”,早期研發(fā)進度一路暢通。
2020年2月7日,BDB-001注射液新冠適應癥臨床獲批。同年,舒泰神公告密集披露研發(fā)進度:先是在國內完成了I期臨床試驗,又相繼在印度、印尼、西班牙、孟加拉四國開展國際多中心II/III期臨床試驗。
截至2021年3月31日,BDB-001的國際多中心II/III期臨床試驗完成受試者141例入組。
但大好形勢也就此按下暫停鍵。接下來的時間里,舒泰神對BDB-001的研發(fā)進度幾乎沒有新信息披露。
舒泰神等到了機會,卻沒抓住。
2022年底,其曾計劃向NMPA進行BDB-001的注冊申報,希望通過應急程序批準相關產品的生產和上市。但它錯過了加速窗口期,新冠藥獲批的緊迫性在降低,患者選擇在增多。
截至2023年3月,國內共有4款國產新冠口服藥、2款進口藥物(Paxlovid、Molnupiravir)獲批上市。這已經(jīng)超過了美國,當時的美國只有3款新冠藥物上市,分別是輝瑞的Paxlovid、吉利德的瑞德西韋、默沙東的Molnupiravir。
市場需求減弱的趨勢也開始顯露苗頭。同樣在去年3月份,阿茲夫定合作生產商之一拓新藥業(yè)表示,阿茲夫定原料藥暫時處于停產狀態(tài),若客戶需求增加,將及時安排生產。
從BDB-001的快速冷啟動到長達兩年的止步不前,舒泰神對研發(fā)審批、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會沒有感知。但其仍然決定繼續(xù)投入新冠藥物研發(fā),更是在一年多后的今天,才決定終止5項新冠臨床,徹底止損。
/ 03 /
及時止損是一門必修課
事實上,在海外的藥物研發(fā)過程中,根據(jù)藥物臨床試驗數(shù)據(jù)、市場格局變化而調整藥物策略,終止藥物臨床試驗、及時止損,可以說是常規(guī)操作。
面對新冠這一難得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,如舒泰神一般重金押注的藥企并不在少數(shù),疫苗領域更甚。但賽諾菲早在2021年就向市場潑了一盆冷水。
2021年9月28日,賽諾菲宣布,mRNA新冠疫苗1/2期臨床研究取得陽性結果,在注射第二針疫苗后,91-100%接種者中和抗體滴度提高了4倍。
然而,賽諾菲卻決定,不再開展mRNA新冠疫苗的三期臨床。也就是說,雖然早期臨床成功,賽諾菲卻主動退出了mRNA新冠疫苗市場的競爭。
原因很簡單,賽諾菲認為mRNA新冠疫苗市場已經(jīng)飽和,已經(jīng)沒有太大前景。
而復盤舒泰神的經(jīng)歷,不能否認,有一部分原因在于運氣欠佳。然而,運氣之外,藥物的研發(fā)戰(zhàn)略布局、策略靈活度更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。
如賽諾菲這般壯士斷腕需要極大的勇氣。畢竟,當時的疫情走向尚不明朗。
但任何時候,及時止損都是藥企通往成功路上的必修課之一。無論疫苗還是藥物研發(fā),都猶如海上航行,一條船要安然渡過大風浪,就必須減輕負重。對于大藥企而言,將個別療效、安全性存疑或是市場前景不佳的藥物踢出管線,并不會對自身發(fā)展造成重大影響。相反,還能節(jié)約資源;
對于中小藥企而言,手中資源本就有限,及時調整方向,將不具潛力藥物壯士斷腕,更能夠使得有限的資源集中于更具價值的藥物上。
說到底,不管是因為藥物自身的原因,還是因為市場變化原因,面對波詭云譎的市場,藥企都需要保持足夠敏銳,及時止損,將資源集中在更具希望的藥物。
因為創(chuàng)新藥研發(fā),比拼的從來都不是量,而是質。
聲明: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煜森資本立場,歡迎在留言區(qū)交流補充。如需轉載,請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本平臺留言。